来源:中国广告网 作者:中国广告网 时间:2022-01-12
2022已至,这是全新的时光,亦是旧的延伸与继承。人们对新时光的推导与期望,都要来自2021年大事件集合的启示,种种迹象表明:2022,将是很多人艰难的一年,我们都要在一场大淘汰中竞跑,争取在脚下沦陷之前跑到出口。
2022,大淘汰开始了。
01
民营经济大困局,是退出还是坚持?
2021年12月28日,虽然还有三天就到新的一个年度,但61岁的梁伟成,并不打算与新时光同行了,他累了,倦了。
在28日这一天,爱高集团董事会主席、行政总裁、执行董事梁伟成,来到爱高集团最初的发迹地——仁孚工业大厦厂房,发短信交代照顾家人后坠楼身亡。警方认为梁伟成因生意失败、公司欠债而萌生死念。
爱高集团是最早在大陆投资的港商,1986年在东莞厚街镇标志旁建成投产爱高电子总厂,全厂占地面积近12万平方米。主要生产有液晶电视机、DVD家庭影音设备、便携式DVD机等先进的音响、视像及数码产品。
在爱高最辉煌的时候,员工超过万人,在厚街高科技工业城内建立自己的工业园,园区占地380亩,投资总额达3亿元。
但随着DVD的沦落,爱高也风光无比的高峰跃入低谷,这些年来,虽然屡次在业务上转型,但似乎运气总是差了一点,疫情之后,爱高的业务又呈萎缩之势,在2022年财报中,公司营业收入仅为4亿港元,同比下降32.15%。这大概成了压倒梁伟成最后一根稻草,他选择了在新时光到来之即把自己随着旧时光一起埋掉。
梁伟成是很多中国民营企业家的缩影,时代的大势也不在他们这里,但仍苦苦支撑。
一个企业家,一定要明白,你个人的成功,其实是暗合了时代大势的趋向。2022给你的选题是:如果时代大势已经不在你这边,你是要逆流而上呢?还是激流勇退?
这几年,眼见时代大势所淘汰掉的行业不胜枚举:报业、P2P、教培业、都是整条行业坍塌掉。2022年,几乎所有的行业都要经历一番大淘汰。
房地产业——将是在2022年首当其冲经历大淘汰的行业。随着恒大等民营地产企业的爆雷,银行和购房者都会对民营房地产企业信心不足,民营企业在房地产行业中的生存将变得异常艰难。截至到2021年12月31日,公开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的房地产企业破产公司数量有396家。平均每天都有1.08个房企倒掉,这些倒掉的房企基本上都是民营企业。
随着房地产业的萎缩,房地产中介机构受到沉重打击,2021年下半年,50%的二手房中介公司关店。2022年,房产中介或将“全面消失”。
旅游业——那些苦苦等待着疫情过去,盼望重回巅峰的旅游企业,忽然发现,疫情将旅游业的逻辑变了。即使疫情过去,人们报团旅游的热情淡去,个性化定制时代到来。没有旅游个性化定制能力,光会包机、包游艇的企业注定挺不过这个冬天。
2021年,全国有超过12000家旅行实体倒闭,2022年,更是要全行业洗牌。
餐饮业——餐饮行业在疫情下是哀鸿遍地,根据某查查的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餐饮相关店铺共注销了100万家,其中快餐店注销了近40万家,火锅店注销了近10万家,奶茶店注销了近35万家。连海底捞这样的明星店都要关400多家店,其他餐饮企业情况可想而知。
2022年,餐饮业仍是一个大淘汰的行业,就看谁能挺到最后。
零售业——12月6日,沃尔玛中国官宣,内地第一家门店深圳洪湖沃尔玛店自7日起停止营业,同时无锡太湖店、重庆北城天街店、太原三墙路分店也于同日关闭。
最近几年,沃尔玛中国大卖场业务一直处于战略收缩状态。2021年以来,福建、陕西、河北等地有多家沃尔玛分公司相继注销或或门店关停。
沃尔玛是传统零售业的一个缩影,受疫情影响,线下零售更加向线上转移,实体店越来越败给电商,在这场堪称世纪大淘汰中,还多少传统零售企业存活下来?
2022,大淘汰不只指向这几个行业,更广泛的淘汰来自两方面,一是世代更迭引起主力消费人群的变化,从而引发消费品牌的更新换代;二是国家对税收政策的收紧趋严,原来管理粗放式公司成本大幅飙升,被迫退出市场。
生意是越来越难做了!这是现在生意场上常听到的一句感慨!
2022年,生意难做的状况不会改善,
竞争越发激烈的民营经济阵线当中,企业是退出还是坚持?
02
地方政府迎来大考,是破局还是沦陷?
2021年12月,一则河北省霸州市出现大面积大规模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问题的消息上了热搜。
2021年9月份,霸州市政府办公室印发《霸州市非税收入征管工作考核奖惩办法》,违规提出将非税收入与征收单位支出挂钩,并将非税收入完成情况纳入乡科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绩效考核。10月份,为弥补财力紧张及不合理支出等产生的缺口,霸州市在6月份已经完成非税收入预算7亿元的情况下,向下辖15个乡镇(街道、开发区)分解下达了3.04亿元的非税收入任务。在霸州市采取多种督导措施的推动下,各乡镇(街道、开发区)、村街以安全生产执法检查等多种名义,对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进行集中罚款、摊派、收费,有乡镇月均罚没收入增80倍。
霸州市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做法最后受到了中央的督查处理。但霸州事件是个案吗?是当政者一时冲动吗?
霸州可以说是当下地方政府的缩影,这边要修地铁、搞城市建设,各种支出居高不下,且刚性支出逐年递增;那边因为经济持续下行,而新的增长点又未形成,财政收入捉襟见肘。两边挤压之下,某些地方政府开始打非税收入的主意,也就不令人意外。
改革开放这四十年,地主政府充当了经济发展的主引擎,但在财政收入上,并不平等。
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大头税收上缴中央。且旧《预算法》规定不允许以地方政府名义发债、银行贷款,而且财政不列赤字。
这可苦了地方政府,这二三十年是我国城市高速增长、大发展、大建设的年代,没钱怎么发展怎么建设?
所以拐个弯想到了成立融资平台公司,以企业名义去接受银行信贷。到目前(尤其2008年后)发展到PPP、政府购买服务、融资租赁、担保函等五花八门的融资渠道,债务急剧膨胀。
2009-2011年世界金融危机后,配合4万亿刺激计划开始,允许特定地方政府发债。即新《预算法》赋予地方政府有融资举债职能。
负债规模方面,2019年末有6个省份的债务余额超过1万亿,分别为江苏(14878亿元)、山东(13128亿元)、浙江(12309亿元)、广东(11949亿元)、四川(10577亿元)和湖南(10175亿元)。此外,接近1万亿的有贵州(9673亿元)、辽宁(8884)、河北(8754)、云南(8100),而这些省份属于经济和财力相对较差的地区。
这些债务都是显性债务,至于隐性债务则是神一样的存在,连地方政府都可能摸不清楚确确实实的数据。以政府担保或背书的,它包括融资平台、PPP、政府购买服务、各类名目的基金等等。具体数值天知道!
在土地财政盛世之期,这些问题还能应付,毕竟卖块地财政就能有一大笔收入。但以恒大暴雷为信号,土地财政的危机显现,地很可能卖不动了。地一但卖不动,那些城市兴建的地铁、城铁等大基建都反过来成为严重的财政负担,这让依赖于土地财政的地方政府怎么应对?
国家在前几年就要求各地方政府转型,改善营商环境,发展支柱产业。但区域之间的差距却不是容易拉近的。长三角、珠三角这些发达区域内的城市强者恒强,而东三省为代表的落后地区城市群,差距越拉越大。
我前几天去吉林省长春市一个国家级的产业园,一个处级干部告诉我,他们的绩效工资
联系人:刘先生
手 机:180-0908-2060
邮 箱:qlone@qq.com
公 司:绵阳雨蝶广告
地 址:绵阳市长虹大道中段兴盛街19号